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觀點

                苗中泉:“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推動全球能源結構持續變革

                中能傳媒研究院發布時間:2023-10-10 10:18:47  作者:苗中泉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向全球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過去十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實施過程中,以中國為中心的跨國能源合作一直是其重要基石之一。十年樹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能源合作,以其充沛的內在動能,深刻、全面地推動著全球能源系統結構、市場結構、主體結構、治理機構和價值結構的持續轉型。面向未來,為確保能源國際合作更加行穩致遠、更加合乎互利共贏的初衷,需在三個方面加以完善。

                  一、“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從五個維度變革全球能源結構

                  01深度改進和優化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能源系統結構

                  一方面,在中國企業強大高效的工程建設能力支持下,諸多具有地區乃至世界影響力的重大能源項目從無到有,為當地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清潔轉型提供了最基本的物理條件。標志性工程有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巴基斯坦卡拉奇K-2和K-3核電站項目、卡洛特水電站、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項目、阿根廷高查瑞光伏電站項目、黑山莫祖拉風電項目等。另一方面,以跨國、跨區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重點,根據國際能源貿易的客觀需求,建設以中國為中心的輻輳式能源基礎設施管網系統,推動相關國家能源關鍵基礎設施從事實上的“孤島化”向“網聯化”方向演進,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先后建成投產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跨境油氣管道;與俄羅斯、蒙古國等7個國家開展電力互聯互通項目建設,積極宣傳、推動以特高壓和清潔電力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02全面促使全球能源市場供需結構變革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十年,也是全球能源市場格局大調整的十年。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全球能源主要的消費地區集中在歐洲、北美,以中日韓印為代表的東亞地區能源消費增長迅速。十年后,僅中國一國的年度能源消費總量就已經達到全球總量的25%,相當于美日印三國的加總;在全球石油進口貿易總量和天然氣貿易總量中的占比分別達到20%和14%;其中LNG進口在全球LNG貿易中的占比超過21%。世界能源市場的消費重點和主要購買力,已經從北美和歐洲大幅轉移至以中國為重心的太平洋西岸地區。全球能源的主要供應地區,也呈現更為顯著的多元化特征。除傳統的歐佩克+之外,頁巖油氣革命促成美國油氣戰略大轉型,從全球主要的油氣進口國一舉變為最大的油氣出口國,并成為推動液化天然氣區域市場擴張為全球市場的關鍵力量。供需地區關系的變化從根本上重塑國際能源市場格局。“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以中國的巨量能源市場需求為中心,形成了覆蓋俄羅斯、中東、北非、拉美、東南亞等全球能源傳統供應地區的世界能源貿易關系網絡,成為全球能源市場格局大調整中的決定性力量。

                  03顯著增強世界能源從業主體結構的多元化

                  自工業革命帶動第一次能源革命以來,世界能源領域的主要行為體,長期以歐美世界的能源寡頭為主,在上世紀曾一度出現過英美七家石油公司瓜分世界石油市場的局面。從1960年代開始的中東產油國石油公司國有化進程開始,國家石油公司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的作用逐漸匹敵、超越歐美私有跨國能源公司。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成為原油進口國后,主要依托國有石油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確保安全穩定進口。而其他能源領域的國際拓展相對遲緩。在“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框架下,以電力、電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為主的各類中國能源機構,抓住國際金融危機后海外擴張的機遇,以國際產能合作為重點,實施了設計、施工、裝備、管理、運營、服務等一體化“走出去”戰略,成為國際能源全產業鏈條上積極活躍、卓有競爭力的參與者。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企業不僅在國內建設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能源裝機,而且供應了全球近70%的光伏產能,滿足了超過60%的全球風電機組市場需求。“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成為中國能源企業全面走向世界、接受國際競爭考驗、實現持續發展壯大的“東風”。中國能源企業也從國際能源市場的追隨者,穩步發展成若干領域的領跑者,掌握行業國際標準的制定權,引領轉型發展的話語權,有效增強了國際能源市場主體的多元化。

                  04持續優化國際能源治理結構,促進原本碎片化的治理機制趨于體系化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歐美經濟體能源消費增速趨于停滯,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持續發展,原本由國際能源署協調經合組織等主要油氣消費國、由“歐佩克+”組織負責協調油氣生產和出口、雙方共同決定能源市場走勢的國際能源基本治理架構,已難以有效應對諸多新問題。加之全球清潔綠色轉型加速推進,國際能源治理的對象、內涵、外延都出現重大擴展,原有治理機制的碎片化現象更加突出。“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一方面不斷擴大“朋友圈”,定期舉行能源部長級會議,打造日益緊密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就安全穩定供應、跨國能源合作和加快清潔轉型的政策溝通、規劃對接、能力建設、技術交流和聯合研究等展開對話、部署行動。目前,“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員國達33個,超過國際能源署,也成為國際能源治理領域主要代表發展中國家立場、兼有主要能源供應國和消費國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以能源合作為牽引,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堅持做現有國際能源治理體制機制的維護者、完善者,積極融入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跨國能源治理機制。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先后共同成立了亞太經合組織可持續能源中心、中國—阿盟清潔能源培訓中心、中國—中東歐國家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中國—非盟能源伙伴關系、中國—東盟清潔能源合作中心等5個區域能源合作平臺,通過常態化、多層次、多軌制溝通對話,不斷修補和完善國際能源治理體系。

                  05不斷推動并引領世界能源價值結構轉型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能源行業存在價值重心從商品向服務轉移的基本趨勢。2012年以來,這一趨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先進能源企業感知,并為此制定了相應的轉型發展戰略。從單純的能源商品提供商,轉型為更具增值空間的能源服務供應商,包括英國石油公司、殼牌、意大利電力公司等知名跨國能源企業已制定相應戰略。個性化能源服務、能源數字技術、能效服務、新能源項目建設與并網運維、關鍵能源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技術、智慧電網建設、能源產業鏈拓展業務等,成為世界先進能源企業最具增長潛能的業務板塊。順應這一轉型趨勢,在“一帶一路”能源國際合作的十年中,中國能源企業積極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中國在發展清潔能源領域的政策經驗、先進技術、重大裝備等高端產業資源走出國門,將能源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方案、中國制造轉化為新的業務增長極,不斷向國際能源產業價值鏈U型曲線的兩側升級。特別是電網類企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成功投資運營巴西、菲律賓、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希臘、阿曼、智利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骨干能源網,投資和承建的項目均為關系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實現了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和技術、裝備、標準一體化“走出去”。這既是全球能源行業價值結構轉型的現實例證,也代表著“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未來深入發展的基本范式。

                  二、“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可持續發展亟需完善三項內容

                  第一,以更加緊迫的使命感盡快在中國能源消費市場范圍內建成有足夠影響力的國際能源交易樞紐,核心是在國際能源市場中加快形成與中國能源消費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定價話語權。缺乏國際能源產品的定價話語權,不僅意味著中國無法享受在國際能源貿易中根據市場慣例進行充分博弈的合法合理的權利,而且意味著最大的單一國家能源采購需求無法有效轉化為復雜局勢下參與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的戰略能力。特別是天然氣“亞洲溢價”問題,雖已是老生常談,但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隨著中國天然氣進口需求的持續擴大,慮及當前和今后可預見時段內國際能源地緣政治局勢必將更趨復雜和緊張,解決這一問題將變得更為緊迫,時間窗口不斷縮小。2013年在上海設立的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經過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篳路藍縷,但影響力還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第二,根據相關國家和地區經濟情況變化,動態調整相關項目投資建設的風險評估與防控機制,堅持審慎的主基調,做好從“寫意畫”向“工筆畫”的轉型調整。2019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持續疲軟,大國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升級;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和政治治理造成深遠沖擊;2022年的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局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其對各國、各地區的系統性影響直到現在仍未能清晰評估。這些情形,已經迥異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初??陀^環境的變化,要求“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在下一步發展中,也必須有新的改變。具體而言,就是必須更加強調風險意識,要將宏觀政治經濟不確定性與具體項目的投資收益風險分析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高度尊重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主體作用,堅持市場邏輯,處理好底線風險防控和化危為機、大膽開拓的關系,做好相關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的動態管理。

                  第三,更加充分地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項目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國際ESG標準體系等融合,不斷提升中國相關企業開拓未來國際市場的前瞻競爭力。一方面,當前參與相關能源合作項目的中國企業,對ESG等國際上新的更為嚴格的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的重視度不夠,相關信息披露存在缺失,這對其進入高端項目形成了門檻性制約。另一方面,積極融入現有國際綠色標準話語體系,在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管理、加快高質量轉型的同時,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擴散其國際項目的影響力,打造更加積極亮麗的“國家名片”,降低新業務開拓的交易成本。此外,近年來美國、歐洲相繼推出了“藍點網絡計劃”“全球門戶計劃”等面向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倡議,盡管這些計劃被認為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公開的制度性競爭,但我國相關智庫機構宜盡快著手研究將“一帶一路”與歐美相關計劃對接融合的可行性,并主動發出提議,爭奪維護全球經濟體系開放性的國際道義制高點。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99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